Anny ––– Since a zine…

Anny –– Since a zine…

  1. ⁠請用約100-150字簡介你本人 及 你正在進行的計劃或行動是什麼?
    Since a zine…是一個個人小誌出版計劃,與參加者一起梳理自己重要的人生經歷和相關想法,並協助他們出版屬於自己的個人故事小誌,寄放在獨立書店共享空間。在早前 Shelter 的成果展覽中,作者會駐場跟讀者互動,同時讀者也可以寫下讀後感或自己的故事,促進人與人的真誠連結、互相支持。

    我們相信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立體而多面,無法以單一論述定義。是次計劃嘗試以低成本低門檻的小誌作為創作媒界,鼓勵個體反思自身經歷和故事,找回對生活和自我的話語權。
  2. ⁠ 你主要看到哪些群體的需要或狀況才開始自己的計劃?而你的計劃或行動,怎樣回應這些需要?
    我們的計劃相信每個人都是獨特而多面的,看似平平無奇的人,也必然會有迷失、受傷害的時刻,或是想說卻沒有被好好聆聽過的話。標籤和論述能夠幫助我們宏觀地理解特定群體的需要,但每個人的軌跡和需要也可以不一樣。在我們的計劃中,有作者是長期病患者或其照顧者、情緒病患者、曾經企圖自殺的學生,但我們不以粗略的身份去定義他們——同是面對情緒上的挑戰,我們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堅持和對自己的敍事(narrative)。

    也許我們真正的需要,是being seen as who we are。是次計劃當中,我們不干預創作者的自由,引導他們從內在發掘自己想表達的思緒和經歷。大部份參加者皆認同是次計劃讓他們重新反思自己的敍事身份(narrative identity),面對自己,而出版也讓他們感受到被看見,發掘到一種表達自己的新渠道。另一方面,不少參與作者的小誌作品都有觸及自殺議題、精神復康、長期病患(腦癇症)經歷等等,這些作品本身也能算是倡議的一種,讓公眾更理解相關人士的需要。

  3. ⁠在進行這些嘗試的過程,有遇過什麼困難或反對聲音嗎?那是怎樣的經驗?
    小誌在香港算是一個比較小眾的次文化,要把小誌背後的價值傳遞到公眾並不簡單。要讓受眾明白小誌就是沒有商業考量、側重真實自我表達的媒界,需要把小誌的概念深入淺出地介紹。
  4. 你為了這些需要而作出行動的同時,會期望身邊的群體又可怎樣走出一小步?(例如是希望整體社會有什麼觀念可以改變?或是期望他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持什麼態度?)
    首先是希望大家透過閱讀不同作者的真實故事,跳脫對特定族群的片面印象,擁抱個體獨特性。例如同是情緒病患者,有人是因其他病患而起,有人是原生家庭的不幸,又或者種種原因。大包圍的論述很容易忽略他們真正的需要,簡化複雜的社會問題。其次是保持同理心和好奇心,每個人都總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困擾和難題,嘗試不急著去定義、標籤眼前的人,抱有開放的心態、放下任何前設去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。
  5. ⁠在你實踐自己計劃的過程中有遇過「伯樂」嗎?那是怎樣的經驗?
    感謝場地的支持和幫助,讓很多實務上的困難得以解決,一起豐富社會上對精神健康的不同支援。也謝謝參加者願意信任首次舉辦的這個計劃,踏出一步嘗試出版、分享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