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itty & Julia — 糖不甩
- 請用約100-150字簡介你本人 及 你正在進行的計劃或行動是什麼?
成立於2014年,糖不甩為一所提供全面性教育、性健康推廣及支援服務的認可的慈善機構(慈善機構檔案號碼 #91/12592)。糖不甩以甜點命名,希望大家論性如同論食一般自然,以正面態度學習性。透過建立一個正面、安全及開明的空間去學習及討論性,糖不甩希望培養年輕人有能力為自己作負責任及尊重他人的決定。
除了利用社交平台與年輕人互動,傳播可靠性知識,糖不甩的網上討論區亦是年輕人安心發問的地方。糖不甩亦有恆常舉辦入校及公眾性教育活動,並持續與本地大學合作進行學術研究,達至長遠推動香港性教育的目標。
2. 你主要看到哪些群體的需要或狀況才開始自己的計劃?而你的計劃或行動,怎樣回應這些需要?
我們在 2014 年成立的時候,還只是一個Facebook page,當時多了人會想在網上問一些和性有關的問題,當中大部分都是圍繞住「 我發生咗性行為,我嚟緊係咪要懷孕啊?係咪要做爸爸、媽媽啦?」
也看到在某些大型網上論壇中,留言都不是很正面,好多時都是在嘲笑發問的人,或是提出一些不符合現實的建議,例如會說:「你用可樂洗個陰道就會無事,或者你跳跳下,扽曬啲精液出嚟,就唔會懷孕㗎啦」。這些情況都幾嚴重,但其實當發問的人是好緊張的話,可能真的會相信,甚至他們就是走投無路才上網問。
所以我們就開始了這個 Facebook page,希望可以有一個平臺,讓任何人都可以網上問一些和性健康、身體、關係有關的問題,得到一個全面的答案,而不是取笑他們。
此外,大家都覺得自己發生性行為時,會覺得自己的情況有好多好個人、好特殊的因素,例如會擔心自己用的安全套品牌可不可靠,以致他不能在一般知識性網站上找到答案,我們的出現就是 tailor made 一個答案給他們。當然有一些知識是關乎基本事實,但我們會就住他的實際情況作回應。
之後我們好幸運得到一些計劃資助,幫助我將這個平台scale up,也有不同義工加入,讓我們除了答問題外,都可以和不同機構、團體合作,令愈來愈多人知道我們的存在。
3. 在進行這些嘗試的過程,有遇過什麼困難或反對聲音嗎?那是怎樣的經驗?
困難和反對聲音是絕對有的,主要來自一些比較保守的團體,他們會覺得性教育就是性行為,要來講性教育,即是教導年輕人在好細個讀書的時候,就發生性行為。
但其實我們在做的性教育不止是講性行為,而是想做全面的性教育,即是有physical的部分啦,也有emotional 和 social 的部分,例如我們講個人的性健康,可能是關於月經的教育、性器官的清潔、身體結構等。
譬如簡單來說,有好多人其實連什麼是「念珠菌」都不知,對自己身體的認識好貧乏。甚至有遇過一些可能已經是 20 幾歲的年輕人,他們不知道原來M巾是每隔幾個鐘就要更換,或者從來都沒清潔性器官,不知道有陣時有些不適,其實是不正常的。這些知識其實都是透過性教育才可以傳遞。
另外我們也會講,當同人溝通相處的時候,怎樣和人達成共識?怎樣尊重大家有不同意見? 當我建立關係的時候,我對關係的期望是怎樣?我的 love language 是什麼?什麼是關係的暴力?那些是不好的溝通方式?會怎樣引申成為性暴力?不論是實際肢體的性暴力,還是網上的性暴力,例如我偷影別人的相片再放上網,這樣有無問題?這些都是性教育來的,也會講埋性別、性傾向。
如果遇到這些反對聲音,我們都會嘗試去回應。不過大家持不同意見的話,都不一定次次都要鬧交的吧,社會上是可以容納不同意見,各有各做的。如果我們要花好多時間去處理反對聲音的話,反而係會浪費了我們的資源和時間。
至於困難呢? 有時入學校會遇到一些老師或者社工不理解,他們會覺得作為大人,自己都不懂的事,為何要告知年輕人?變相和學校的溝通要花好多時間,令到他們明白,當年他們成長的時候無接觸過這些資訊,不代表這些事不存在。也會解釋這些內容對年輕人的成長是重要的。
有時也會遇到一些情況,是老師比同學更投入,因為老師會覺得「哇,我從來都冇聽過呢啲資訊」,有時落堂後,老師會衝出來,說好好感激我們今日來做這個工作坊,因為他學習了這些資訊,會回來教自己的小朋友,或者分享給伴侶知道。 這些對我們來講都是一個好好的經驗。
4. 你為了這些需要而作出行動的同時,會期望身邊的群體又可怎樣走出一小步?(例如是希望整體社會有什麼觀念可以改變?或是期望他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持什麼態度?)
我們本身係好喜歡一小步的概念,因為要推動成個社會有好大的轉變是好困難的,會需要政策、教育制度來改變,這不是我們一個人可以做到。
所以,我們不是成日都要想到太大,每一個人自己願意行一小步的話,都可以令到整個社會對於性的接受程度、開明程度有所改變。 特別回應我們當初成立的時候,因為見到網上當有人討論性有關的事,留言都是比較負面、或者有帶有好多假設、批評。 其實這些留言到現在都好常會見到,例如可能有些和同性戀有關的資訊時,一定會有人留言說同性戀性生活好混亂、有好多性伴侶、好容易有性病。或者有關於強姦的新聞,總會有人留言話,「佢哋係傾唔掂數,俾唔夠呀」等等。
我覺得我們能夠做的,第一就是不要去留這些言啦,可能你 comment 那些覺得無乜嘢,都是講自己看法啫,但其實,分享這些故事或是新聞的主角,都有機會見到這些資訊。 又或者,其實其他網民都有機會會見到,那種感覺是什麼呢?就是假如我有天遇到這些嘅情況,或者我分享對於性的疑問時,我就會得到這些批評的說話和質疑,。長遠來講,會令到大家愈來愈不願意去講自己對於性、親密關係、性別的疑問,假如真的遇到性暴力,我求助都無用啦,因為原來新聞報咗出來,根本就唔會有人信我。
第二就是,嘗試放低自己本身對不同觀念的一些假設,我相信好多時這些假設都不是憑空生出來,可能是基於我本身不認識這個群體,但我又見到其他人這樣講,就信以為真。我相信這一小步是可以慢慢感染到身邊的人,或者整體社會的改變。
5. 在你實踐自己計劃的過程中有遇過「伯樂」嗎?那是怎樣的經驗?
我想伯樂不是一個特定的人,而是有一班好支持我們工作的人,我們機構才有今天。其實我們沒怎麼宣傳過,所以我們其實有段時間都幾不解,為何有這麼多學校會知道我們有這些工作坊。我覺得應該是有不少大眾,例如學校老師、社工、同學仔,接觸過我們的 service、工作坊之後,推薦給其他人。所以我們一直都好感謝一些找過我們去做工作坊的學校,或者曾經有接觸過我們資訊的大眾,他們的支持其實係好推動到機構一直發展至今。
另外就是一些資助團體,始終在香港要做性教育,其實資源不多。我們都好感謝有遇到不同 funder,在一些活動中主動 approach 我們,好多謝他們的信任。,令我哋能夠運作到。
另外,在性教育界別中,我們算是好後才成立的機構,好開心成立之後,大家是有良性競爭,也好願意去分享自己有的資源,亦都好幫助我們去建立一個適合的運作模式。